(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)
常见(语义)对仗举隅(十八)(玩诗先玩对,玩对先玩字)作者:刘考令图片
巧意联、歧义联、换义联、多义联、释义联、反义联、会义联、连义联、隔义联、近义联等专集
二百四十八、巧意对
以构思巧妙,意义巧合而取胜的对联
1、相等数量巧联。如:
①七里山塘,行到半塘三里半;
九溪蛮洞,经过中洞五溪中。
(唐伯虎对祝技山)
②月照纱窗,个个孔明诸葛亮;
风送幽香,郁郁畹华梅兰芳。
(上联清人沈明轩<纪晓岚的夫人>,下联今人。<诸葛是复姓,梅兰不是>)
另有下联。如:
①神当户卫,门门敬德尉迟恭。
②雪飘梅岭,处处香山白乐天。
2、巧对联
巧联比较特殊,难度大(多为文字游戏)。如:
①三代夏商周,四诗风雅颂。
(宋、刘贡文对王安石。四诗指大雅、小雅,风、颂合称四诗)
②师娘登楼望南北,弟子行路吃东西。
(选自《巧意诗》)
③风摇竹影有声画,雨打梅花无字诗。
(清、黎汝清)
3、事物发展巧联。如:
①炭黑火红灰似雪,谷黄米白饭如霜。
(明、杨慎对孝宗弘治帝)
②稻草扎秧父抱子,竹篮装笋母怀儿。
(清、方苞七岁对农民)
4、拟人巧联。如:
①檐下蜘蛛一腔丝意,庭前蚯蚓满腹泥心。
(明、冯梦龙)
②绿水本无忧,因风皱面;
青山原不老,为雪白头。
(清、李文甫)
③细颈壶儿,敢向腰间出嘴;
平头锁子,却从肚里生绣。
(明、神童扬旭对县令)
5、辨证巧联。如:
①雪压峰顶,哪个山头敢出?
日穿壁孔,这条光棍难拿。
(清、徐若林对县令)
②船载石头,石重船轻,轻载重;
杖量地面,地长杖短,短量长。
(明、神童董玘智对御史)
6、揭示矛盾巧联。如;
①半间东倒西歪屋,一个南腔北调人。
(明、徐谓)
②泪酸血咸,尽使出口甜心辣,怎道人间无苦海?
金黄银白,直看得眼红手黑,哪知头上有青天。
(五味对五色。安徽黟县西递村联)
7、同一事物巧联。如:
①巧对对子显才智,精雕楹联展风华。
(全联同一事对联。百度汉语)
②台上是人,台下也是人,锣鼓敲响,人看人;
大墩是铁,大锤也是铁,风箱拉动,铁打铁。
(单联同一事,上联说人,下联讲铁。选自《乡村文化纪实》)
8、断句巧联
联句不同的断句读法,则意思不相同。如:
①明日逢春好,不嗨气;
终年倒运少,有余财。
(明、祝枝山给财主写春联。若读成四字对,意思大变)
②酿酒坛坛好,做醋缸缸酸:
养猪头头大,老鼠只只瘟。
(清、李渔给奸商写的春联,若前七字后三字读法,意思变反)
二百四十九、歧义联
利用汉字多音多义或标点等产生的歧义组联。
1、词义歧义联。如:
①有小便宜,得大解脱。
(小便宜可理解得便宜,也可理解为宜小便)
②汉文有道恩犹薄,湘水无情吊岂知。
(汉文指汉文帝,又可指汉江对湘水。刘长卿)
2、谐音歧义联。如:
①和尚出句:
庭前种竹先生笋(损);
解缙对句:
庙后栽花长老枝(痴)。
②乾隆帝出句:
豆→两碟豆→林间两蝶斗;
纪晓岚对句:
油→一瓯油→水上一鸥游。
3、改动标点歧义联。如:
①公是公非行正道,局中局外结同心。
加标点成:
公是公,非行正道;
局中局,外结同心。
(清、广西贵县桥圩公局门口联,谭寿林改)
②八千为春,八千为秋,八方向化,八风和庆,圣寿八旬逢八月;
五数合天,五数合地,五世同堂,五福备至,嵩期五十有五年。
(纪晓岚庆乾隆八十寿联)
α、可断句为:
八千为春,八个为秋,八方向八风和,庆圣寿,八旬逢八月;
五数合天,五数合地,五世同堂五福备,至嵩期,五十有五年。
b、尾字成联:
春秋和寿月,天地备期年。
附:造成歧义的原因:
从对联的组合层次、结构、词性、多义、谐音、轻读重读、联想等多种因素细分,可组各种歧义对联。
二百五十、换义对
将对联词语的甲义,换成乙义,且两种意义有某种联系而成联。如:
①做无品官,行有品事;
读百家书,成一家言。
(清、典史自嘲)
②平湖湖水水平湖,满而不溢;
无锡锡山山无锡,虚担其名。
(清代笔记)
③蝴蝶花上驻蝴蝶,蝴蝶恋蝴蝶;
红梅阁旁栽红梅,红梅伴红梅。
(陈景胜)
④蔺相如,司马相如,名相如,实不相如;
魏无忌,长孙无忌,人无忌,我亦无忌。
(明、李梦阳对考官张梦阳)
二百五十一、多义联
用同一字组词,其意义不同组成对联。如:
①杨花乱落,眼花错认雪花飞;
竹影徐摇,心影误疑云影过。
(明、杨慎九岁时对客人)
②分水桥边分水吃,分分、分开;
看花亭下看花回,看看、看到。
(明、陈启东对分水桥绝对)
二百五十二、释义联
把对联用字、词解释后再组联。如:
①万寿无疆叫做“老”,顶天立地谓之“天”。
(同向释义。佚名)
②曲是曲也,曲尽人情,愈曲愈妙;
戏莫戏乎,戏推物理,越戏越真。
(同向释义。清、傅山)
③艾自修,自修不修,白面书生背虎榜;
张居正,居正不正,黑心宰相卧龙床。
(反向释义。明、艾自修对张居正联,张因此联受害)
二百五十三、反义联
用意义相反、相对的字词组联。如:
①兴亡留白日,今古共红尘。
(唐、司马扎)
②人轻担重轻挑重,脚短路长短走长。
(清、陈继昌对挑夫)
③磨大眼小,齿棱棱,吞粗吐细;
秤直钩弯,星朗朗,知重知轻。
(出自《巫山民间笑话选》)
二百五十四、会义联
巧用成语、俗语,典故等委婉示意组成对联。如:
①君能使鬼,人尽呼兄。
(钱能使鬼推磨,钱又称孔方兄。财神庙联)
②家居绿水青山畔,人在春风和气中。
(祝枝山)
③韦编三绝今知命,黄卷初载好著书。
(章太炎送其弟子黄某联,本是好联,可联中嵌“黄绝命书”)
④恐塞上春迟,早新几树,翠浅浅阳关客舍;
唯眼前友远,先折一枝,情深深古道灞桥。
(把“春风杨柳”,客舍青柳色新,“灞桥折柳”融于联中“咏柳”。佚名)
二百五十五、连义联
上下联语义连续衔接的为连义对联(其实一般对联语义多是连续的)。如:
①发扬革命传统,争取更大光荣。
(毛泽东)
②在天愿作此翼鸟,栖地盘结连理枝。
(升华白居易诗句)
二百五十六、隔义联,又称续句对、悬桥对
上下联之语义,被其他语义字句间隔的为隔义对联
(一)、根据后联衔接前联的顺序分为:
1、常续隔义对
第三分句接第一分句,第四分句接第二分句,如扇面对。如:
①汎舟当汎济,结交当结桂;
济水有清源,桂树多芳根。
(南北朝、吴均)
②待尔嗔乌鸦,抛书示鹡鸰;
枝间喜不去,原上急曾红。
(唐、杜甫)
2、变续隔义对
第四分句接第一分句,第三分句接第二分句。如:
①神女峰娟妙,昭君宅有无;
曲留明怨惜,梦尽失欢娱。
(唐、杜甫)
②扰扰游宦子,营营市井人;
怀金近从利,负剑远辞亲。
(南北朝、鲍照)
(二)、根据联义相衔接次数多少分:
1、二联隔义对
本节前四例皆是,不再举例。
2、三联隔义对,三联相续。如:
①草书应甚苦,诗兴不无神;
曹植休前辈,张芝更后身;
数篇吟可老,一字买堪贫。
(曹植、数篇、诗兴;张芝、一字、草书。唐、杜甫)
②群盗哀王粲,中年召贾生;
登楼初有作,前席竞为荣;
宅入先贤传,才高处士名;
(异时怀二子,春日复含情。)
(末联不成对偶,去掉后依然是三联隔义对。群盗、宅入、登楼;中年、才高、前席。唐、杜甫)
按理应有四联、五联等隔义对,现不举例。
(三)、根据各联分句字数是否相等来分:
1、等长隔义对,以上举例皆是,今不举。
2、不等长隔义对(原则上不是对仗)
组成各联分句字数不相等。如:
①伯牙绝弦于钟期,仲尼覆醢于子路;
痛知音之难遇,伤门人之莫逮。
(伯牙痛知音,仲尼伤门人。魏晋、曹丕)
②壁上钟,桌上盅,逢刻对针,逢客对斟;
笼中鹘,桶中谷,遇架便跳,遇价便粜。
(单边内隔义,清《对联集锦》)
附:隔义对与隔句对的区别
1、在形式上,隔义对是两个或几个单对的联合,不是二个分句或多个分句的复对;隔句对是二个分句的复对。
2、从内容上,隔义对是“形式不隔內容隔”;隔句对是“內容不隔形式隔”。
二百五十七、近义联,又称合掌对,同义词对。
上下联用同义词或意思重复,象两手合起,故称之合掌(合掌是格律诗对仗的大忌)。有人无意作合掌诗,有人故意写合掌对,其实要避之。如:
①暮蝉不可听,落叶岂堪闻。
(听与闻乃合掌。唐、郎士元)
②蚕屋朝塞闭,田家昼而闲。
(朝与昼同义,故合掌。唐、耿湋)
③生意兴隆通四海,财源茂盛达三江。
(通四海与达三江近意,联是合掌。生意联)
④地湿厌闻天竺雨,月明来听景阳钟。
(闻与听,若把闻字换成看字,则不合掌。元、卢琦)
⑤花径不曾缘客扫,蓬门今始为君开。
(缘与为是同义词,但不是实词,虚词对不算合掌。杜甫)
⑥独有英雄驱虎豹,更无豪杰怕熊罴。
(英雄与豪杰是同义名词,但上下联是反对,不是合掌。毛泽东)
附一:避免合掌方法:
1、虚词对、反对不算合掌。
2、特别注意字、词、词组、句子是否同义、近义。
3、另外,律诗中间两联,若同一位置词性相同,联意相近,节奏一致,结构一样,人称“四言一法”,也是合掌。
附二:四法联
四法者,喜怒哀乐也!
第一法:喜
1、喜联丽。如:
①有时三点二点雨,到处十枝九枝花。
(唐、李山雨)
②体灵比鸟鸟亦笨,歌声赛琴琴亦哑。
(选自《林海雪源》)
2、大喜联放。如:
①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遍长安花。
(唐、孟郊)
②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
(唐、杜甫)
第二法:怒
1、怒联愤。如:
①颠狂柳絮随风舞,轻薄桃花逐水流。
(唐、杜甫)
②江管春归花不发,寒窗雨冷草空青。
(佚名)
2、大怒联躁。如:
①解通银汉终须曲,才出昆仑便不清。
(唐、罗隐)
②人间未随青云志,天上先成白玉楼。
(唐、李商隐)
第三法:哀
1、哀联伤。如:
①泪流襟上血,发变镜中丝。
(唐、崔峒)
②流水夕阳千古恨,凄风苦雨百年愁。
(清、挽联)
2、大哀联惨。如:
①主客夜呻吟,痛人妻子心。
(唐、孟郊)
②流泪眼观流泪眼,断肠人送断肠人。
(选自《薛仁贵征东》)
第四法:乐
1、乐联逸。如:
①谁家绿酒欢连夜,仿处红楼睡失明。
(唐、白居易)
②人得交游是风月,天开图画即江山。
(宋、黄庭坚)
2、大乐联荡。如:
①骤丝始散东城外,倏然还逢南陌头。
(唐、崔液)
②鱼恋水水阔凭鱼跃,鸟爱天天高任鸟飞。
(百度百科)
待续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